第一百零五章抗擊俺答——翁萬達
關燈
小
中
大
第一百零五章 抗擊俺答——翁萬達
翁萬達,字仁夫,號東涯,潮州府揭陽縣人,明朝中期名臣、詩人。出身寒門,,歷任廣西梧州府知府,陜西布政使、巡撫,宣大總督,兵部尚書等職。曾參與處理安南動亂,後期統理北部邊防,抗擊蒙古俺答汗侵擾,統邊五六年間,屢立戰功。又修築大同宣府間長城800餘裏,烽堠300餘座,使邊境得以安定,後三罷三起,逝於回鄉途中。兼備文武才略,被世宗稱為“嶺南第一名臣”,張居正曾評價道:“僅僅推公屈一指焉”,其威望遠播異邦,如在泰國,他被譽為“英勇大帝”,立廟祭祀多達100餘處,潮汕人將翁萬達與陳北科、林大欽並稱為“潮汕三傑”。
翁萬達,翁氏的始祖翁雄,為避戰亂,在72歲時入潮汕,居於鮀江畔之舉登村,創下初基,二年後去世,後四代單傳,至翁萬達之祖父翁可,才育有四子,翁萬達父親翁玉排行第三。翁家至翁萬達出生,早已家道中落。翁萬達5歲喪母,從小就過著清貧艱辛的生活,但一直勤於詩書,得中丙戌科進士,時年28歲。一朝成名後,翁萬達開始了26年的從軍從政仕途生涯,其中戎馬生涯就達16年之久。
翁萬達的仕途生涯,可分為四個階段:從28歲到34歲為戶部屬吏時期,中進土後不久,即授戶部廣西司主事,此後歷任廣西司員外郎、山東司郎中。在此期間,查勘懸案,詛抑權貴,督稅課兌,陳鹽政利弊,賑畿輔饑民,精明練達,諸如豪強侵奪官地商稅,阻撓漕運河道等等,都逃不出他的嚴正懲處。雖因此備受誹謗,他依然“略不為動”,秉公執法,諸豪強“毋敢撓其令”,因此“以廉法著稱”
從35歲到43歲為梧守、征南副使、參政時期,出任梧州知府。梧州是漢族與少數民族雜處的地方,邊防要地,師旅眾多,翁萬達治理梧州4年,聲績大著,被譽為“治行第一”。期間,鎮守兩廣的鹹寧侯仇鸞,縱悍卒橫行,翁萬達不憚權貴,拘縛其為首分子十餘人投之於獄,翁萬達治梧聲名遠播,受兵部尚書毛伯溫極力薦舉,任命為廣西副使。
安南國莫登庸父子篡位稱制,勾結廣西土官反叛朝廷,世宗朱厚熜命兩廣總兵仇鸞、兵部尚書毛伯溫率部征安南。征南號令傳出後,兵部、禮部意見不一,翁萬達提出以“重兵威懾,撫剿兼施,迫其乞降”的策略,被毛伯溫和兩廣總督張經接受,轉呈中央,成為朝廷的國策。翁萬達遂被推薦為征南副使,成為征南大本營決策層中的智囊以及廣西一路前線的指揮官,在征南一役中,翁萬達先平定與莫登庸互為呼應的少數民族上層的叛亂,並實行策反,兵不刃血迫使莫登庸乞降。兩廣總督張經大稱之:“翁君神算也。”班師論功,翁萬達功居第一,毛伯溫上奏,朱厚熜大喜,擢升其任四川按察使,次年,先後轉任陜西左、右布政使。
從44歲至51歲為川、陜巡撫,宣、大總督,入掌本兵時期,由於安南一役受知於朱厚熜,翁萬達開始步步榮升,由四川按察使、陜西布政使,一躍而為右副都禦史,巡撫陜西。不久又被擢升為兵部右侍郎,兼右僉都禦史,總督宣、大、偏、保軍務,即三邊總督,最後還被任命為兵部尚書。這中間,還曾半載兩遷,由於練達夷情,深谙邊務,翁萬達率領明軍贏得了多次勝利,包括:鐵裹門鏖兵、鵓鴿峪血戰、陽和退頑敵、曹家莊大捷等。
同時,翁萬達嫉奸鋤暴,宣府總兵部永、副總兵姜爽與豪宗惡少盤居城中,多方盤剝致萬軍茹苦,翁萬達上書彈劾,直至罷其官,撤其職。大同和川王府奉國將軍充灼等通敵謀反,約為內應,翁萬達發覺後,一面秘密地按名捕獲反者,一面發兵埋伏於各關隘,迎擊如約進犯的敵兵,終大獲全勝。翁萬達督邊六載,主要對手是蒙古韃靼部的俺答汗,其時,俺答雖“勢方張,控弦數十萬”,但總不敢大規模進犯,邊關一度出現了升平景象。
從52歲至55歲為丁憂、起覆、罷官時期,曹家莊大捷後,朱厚熜授予翁萬達兵部尚書之職。不久,又召其回京“入掌本兵”,主持兵部大事,父親去世他遂於年底南歸奔喪。俺答汗得知翁萬達離開邊關,即興兵犯境,在他歸鄉後,大同失守。朱厚熜不顧“終制”,急詔翁萬達返抵邊關,掌其督撫重任,翁萬達因喪期未滿,又加之背疽發作,所以匆忙修書,派義子翁從雲攜帶《乞恩陳情終制疏》上京,請求“待三年服闋而後起用”。翁從雲至河間府地界遇盜,失落表疏;尚未抵京,而俺答已從古北口“潰墻南下,直薄都城”。朱厚熜又連下兩道金牌,催促翁萬達起程,翁萬達命侄翁思遠帶《題知起程疏》先行赴京。由於翁萬達家處“嶺海極南之地,去京萬裏,雖間道兼程,猶必歷四十一日”才抵京到鴻臚寺報到。
當朱厚熜在急等翁萬達抵京時,權貴嚴嵩上疏,謂翁萬達“盤桓久頓,未知至日”,“謀武盈朝,何必翁某,”仇鸞則更是“銜宿怨,讒言構於帝”,結果翁萬達被降職派往邊關,經略紫荊諸關。越年,翁萬達因背疽發作,故乘“京察”,呈上《再辭免重任懇乞陳情疏》,終引起朱厚熜的反感,遂免其職,接著又以翁萬達的《謝疏》有訛字為由,將其“削籍為民”。於是,翁萬達“冒暑買車,微服就道,人亦不知其曾為尚書”。
55歲的翁萬達約同友人抵閩游武夷山,途經三河,被當地山川形勝所吸引,順便為自己選擇了墓地。在福建清流縣途中,背疽疾發,急忙回歸,至上杭縣,卒於舟中。此前,朱厚熜又感到防邊重任非萬達莫屬,於是頒詔曾第三次起覆其為兵部尚書,但為時已晚。翁萬達卒後二日,遺體運抵家鄉,又四日詔命才臨門,《明史》說其“未聞命而先卒”,即指此,死後葬於大埔三河鎮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翁萬達,字仁夫,號東涯,潮州府揭陽縣人,明朝中期名臣、詩人。出身寒門,,歷任廣西梧州府知府,陜西布政使、巡撫,宣大總督,兵部尚書等職。曾參與處理安南動亂,後期統理北部邊防,抗擊蒙古俺答汗侵擾,統邊五六年間,屢立戰功。又修築大同宣府間長城800餘裏,烽堠300餘座,使邊境得以安定,後三罷三起,逝於回鄉途中。兼備文武才略,被世宗稱為“嶺南第一名臣”,張居正曾評價道:“僅僅推公屈一指焉”,其威望遠播異邦,如在泰國,他被譽為“英勇大帝”,立廟祭祀多達100餘處,潮汕人將翁萬達與陳北科、林大欽並稱為“潮汕三傑”。
翁萬達,翁氏的始祖翁雄,為避戰亂,在72歲時入潮汕,居於鮀江畔之舉登村,創下初基,二年後去世,後四代單傳,至翁萬達之祖父翁可,才育有四子,翁萬達父親翁玉排行第三。翁家至翁萬達出生,早已家道中落。翁萬達5歲喪母,從小就過著清貧艱辛的生活,但一直勤於詩書,得中丙戌科進士,時年28歲。一朝成名後,翁萬達開始了26年的從軍從政仕途生涯,其中戎馬生涯就達16年之久。
翁萬達的仕途生涯,可分為四個階段:從28歲到34歲為戶部屬吏時期,中進土後不久,即授戶部廣西司主事,此後歷任廣西司員外郎、山東司郎中。在此期間,查勘懸案,詛抑權貴,督稅課兌,陳鹽政利弊,賑畿輔饑民,精明練達,諸如豪強侵奪官地商稅,阻撓漕運河道等等,都逃不出他的嚴正懲處。雖因此備受誹謗,他依然“略不為動”,秉公執法,諸豪強“毋敢撓其令”,因此“以廉法著稱”
從35歲到43歲為梧守、征南副使、參政時期,出任梧州知府。梧州是漢族與少數民族雜處的地方,邊防要地,師旅眾多,翁萬達治理梧州4年,聲績大著,被譽為“治行第一”。期間,鎮守兩廣的鹹寧侯仇鸞,縱悍卒橫行,翁萬達不憚權貴,拘縛其為首分子十餘人投之於獄,翁萬達治梧聲名遠播,受兵部尚書毛伯溫極力薦舉,任命為廣西副使。
安南國莫登庸父子篡位稱制,勾結廣西土官反叛朝廷,世宗朱厚熜命兩廣總兵仇鸞、兵部尚書毛伯溫率部征安南。征南號令傳出後,兵部、禮部意見不一,翁萬達提出以“重兵威懾,撫剿兼施,迫其乞降”的策略,被毛伯溫和兩廣總督張經接受,轉呈中央,成為朝廷的國策。翁萬達遂被推薦為征南副使,成為征南大本營決策層中的智囊以及廣西一路前線的指揮官,在征南一役中,翁萬達先平定與莫登庸互為呼應的少數民族上層的叛亂,並實行策反,兵不刃血迫使莫登庸乞降。兩廣總督張經大稱之:“翁君神算也。”班師論功,翁萬達功居第一,毛伯溫上奏,朱厚熜大喜,擢升其任四川按察使,次年,先後轉任陜西左、右布政使。
從44歲至51歲為川、陜巡撫,宣、大總督,入掌本兵時期,由於安南一役受知於朱厚熜,翁萬達開始步步榮升,由四川按察使、陜西布政使,一躍而為右副都禦史,巡撫陜西。不久又被擢升為兵部右侍郎,兼右僉都禦史,總督宣、大、偏、保軍務,即三邊總督,最後還被任命為兵部尚書。這中間,還曾半載兩遷,由於練達夷情,深谙邊務,翁萬達率領明軍贏得了多次勝利,包括:鐵裹門鏖兵、鵓鴿峪血戰、陽和退頑敵、曹家莊大捷等。
同時,翁萬達嫉奸鋤暴,宣府總兵部永、副總兵姜爽與豪宗惡少盤居城中,多方盤剝致萬軍茹苦,翁萬達上書彈劾,直至罷其官,撤其職。大同和川王府奉國將軍充灼等通敵謀反,約為內應,翁萬達發覺後,一面秘密地按名捕獲反者,一面發兵埋伏於各關隘,迎擊如約進犯的敵兵,終大獲全勝。翁萬達督邊六載,主要對手是蒙古韃靼部的俺答汗,其時,俺答雖“勢方張,控弦數十萬”,但總不敢大規模進犯,邊關一度出現了升平景象。
從52歲至55歲為丁憂、起覆、罷官時期,曹家莊大捷後,朱厚熜授予翁萬達兵部尚書之職。不久,又召其回京“入掌本兵”,主持兵部大事,父親去世他遂於年底南歸奔喪。俺答汗得知翁萬達離開邊關,即興兵犯境,在他歸鄉後,大同失守。朱厚熜不顧“終制”,急詔翁萬達返抵邊關,掌其督撫重任,翁萬達因喪期未滿,又加之背疽發作,所以匆忙修書,派義子翁從雲攜帶《乞恩陳情終制疏》上京,請求“待三年服闋而後起用”。翁從雲至河間府地界遇盜,失落表疏;尚未抵京,而俺答已從古北口“潰墻南下,直薄都城”。朱厚熜又連下兩道金牌,催促翁萬達起程,翁萬達命侄翁思遠帶《題知起程疏》先行赴京。由於翁萬達家處“嶺海極南之地,去京萬裏,雖間道兼程,猶必歷四十一日”才抵京到鴻臚寺報到。
當朱厚熜在急等翁萬達抵京時,權貴嚴嵩上疏,謂翁萬達“盤桓久頓,未知至日”,“謀武盈朝,何必翁某,”仇鸞則更是“銜宿怨,讒言構於帝”,結果翁萬達被降職派往邊關,經略紫荊諸關。越年,翁萬達因背疽發作,故乘“京察”,呈上《再辭免重任懇乞陳情疏》,終引起朱厚熜的反感,遂免其職,接著又以翁萬達的《謝疏》有訛字為由,將其“削籍為民”。於是,翁萬達“冒暑買車,微服就道,人亦不知其曾為尚書”。
55歲的翁萬達約同友人抵閩游武夷山,途經三河,被當地山川形勝所吸引,順便為自己選擇了墓地。在福建清流縣途中,背疽疾發,急忙回歸,至上杭縣,卒於舟中。此前,朱厚熜又感到防邊重任非萬達莫屬,於是頒詔曾第三次起覆其為兵部尚書,但為時已晚。翁萬達卒後二日,遺體運抵家鄉,又四日詔命才臨門,《明史》說其“未聞命而先卒”,即指此,死後葬於大埔三河鎮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